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但与此对应的是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我校作为民办高校,有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如何结合学科特色,探索出一条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学院前期作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我院以创新、创意、创业人才(简称三创人才)培养为导向,开展应用型实践教学改革,涌现了一大批创人才和学生创业典型。为了进一步完善精英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电子商务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落实我校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电子商务学院决定设立“互联网创新创业实验班”(简称EPM实验班)

电子商务学院EPM实验班是我校开展精英人才培养的试点班,主要培养E环境下的互联网高级项目经理,包括“互联网产品经理(IPM,Internet Product Manager)”和“电子商务运营经理(E-Commerce Project Manager)”两个方向。

通过“实验班”的实施,集中优质生源和优质教学科研资源,探索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切实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一、建设目标

通过“EPM实验班”的建设,探索总结出一套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电子商务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特色。重点培养出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创新神和创业能力,毕业后就职于知名IT公司、电子商务公司或成功创业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打响我校电子商务学院人才培养品牌知名度。推动我校创业基地建设,为建设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奠定基础。力争进入“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促进我校在互联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上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具体建设思路:形成“三创、三实、三个课堂”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管理类和技术类两种类型人才,通过订单式培养、创业孵化中心、创新工场等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的涌现机制。在这里,“三创”是指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业精神;“三实”是指实验、实训和实战;三个课堂是指传统课堂、课外活动、网络平台三个课堂。一个专业一个竞赛,百练不如一战,将学科竞赛、专利创新第二课堂纳入学分考核。这里的网络课堂,不仅仅包括翻转式教学等网络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将学生的网络课堂成绩纳入学分考核,网络课堂成绩将网站流量、网店级别、微信公众账号运营、微电影点击率等纳入学分考核。两类人才,管理类是指电子商务运营人才,技术类是指互联网产品经理。

实验班主要解决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选择、模式构建和模式实施等教学问题,具体概括为“五个一”:(1) 一个理论模型——构建出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职业胜任能力的“冰山模型”,兼顾知识、技能、素质和能力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型;(2) 一个培育体系——创建了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的“123”三阶段培养体系;(3) 一条主线——贯穿传统课堂、课外活动、网络平台三个课堂的“做中学,学中做”培养思路。 (4) 一个运行机制——形成了“导师+项目+团队”的三合一运行机制。(5)一个资源平台——建立了一个“产学研”三方共建的教学资源平台。


二、建设内容

1、“EPM实验班”运行管理机制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模拟公司运营管理,设计规范的实验班运行管理机制。

2、“EPM实验班”环境建设

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包括办公场地,服务器。其中办公场地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设计,分为产品展示区、办公区、研讨室。软件环境主要包括学习软件、云测试系统、网络创意产品库、创业基金。

3、“EPM实验班”师资建设

加强“EPM实验班”指导教师建设,完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备项目运营管理能力的指导教师团队。在项目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4、“EPM实验班”培训体系建设

采取多样的、灵活的培训方式。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开发个性化的项目培训课程,由指导老师定期培训;邀请校外企业家、互联网产品经理、电子商务经理举办培训讲座。

5、翻转式教学

积极探索和尝试“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Flipped Class Model),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6、“EPM实验班”实践平台建设

搭建“EPM实验班”实践平台——项目孵化中心,将团队和项目绑定纳入孵化中心,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运营,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7、探索总结人才培养考核方式

通过项目运营,情景模拟等方式,构建一套实训考核指标体系。


三、实验班建设与管理

(一)实验班相关规定及基本政策

1、在电子商务学院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选拔2014级的优秀学生45名进入实验班。

2、实验班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开始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实验班重点培养E环境下的互联网高级项目经理,目前包括“互联网产品经理(IPM,Internet Product Manager)”和“电子商务运营经理(E-Commerce Project Manager)”两个专业方向。同时进入学院EPM项目孵化中心,参与项目实践。

3、实验班学生实行末位淘汰制。因违纪或综合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实验班学习资格;实验班学生也可自愿申请退出实验班学习。

(二)学生选拔

学生选拔的目的,是通过能力测评,是真正有兴趣、有潜质的学生加入到实验班上来。

1.报名资格

按成绩排名,高考成绩在前20%,均可报名。

2、选拔方式

(1)符合报名资格的学生在学院的组织下,自愿报名。

(2)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分别占60%和40%。

笔试:综合测试,百分制,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

面试:围绕能力、素质进行测试,主要是知识面、表达交流能力、个人品格修养、创新精神和意识。笔试总成绩前90名学生即可参加面试。

3、按照考试总成绩排名顺序,录取前45名。

(三)组织形式

实验班采取“团队+项目+导师”的组织形式。

1、组建团队

学生进入实验班后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由8名左右的学生组成。每个团队是一个整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团队形式参与讨论、做项目等。

2、参与项目

学生学完第一学年规定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后进入第二学年的学习,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进入学院EPM项目孵化中心,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实战。团队项目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与分析或与企业洽谈,确定项目定位、制定项目运营策划书,并完成项目的开发与上线。启动多个网络项目,让学生在项目运营中得到初步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3、实行双导师制

学生进入实验班组建团队,为每个团队配备一名教师作为团队校内导师,对学生从大一开始直至毕业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包括理论课程的学习、项目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在大三时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每个校内导师原则上每星期指导学生一次,以个别指导为主,指导时间与方式由导师和学生协商约定。校外导师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5人,每两周指导一次,每月平均辅导时间不少于两天,时间与方式也由导师和学生约定。为减少对校外导师工作的影响,校外导师一般以集体指导为主。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一个校内导师与一个或几个校外导师指导的是同一批学生。校内导师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时,还要承担学生与校外导师联系的工作。

(四)教学形式

实验班学生单独开班,学习的课程以2014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除了原有的课程外,实验班增加的课程如下表所示:

表1 互联网产品经理方向

表2 电子商务运营经理方向

(五)管理机制

实验班采用淘汰制,实现过程管理和动态调整。动态调整实行自愿基础上的强制原则。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至第三学期。第二阶段是第四至第六学期。

第一阶段:第一至第三学期。实验班在原有专业课程基础上,重点考察EPM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关键技术与方法的掌握情况,项目开发与实施情况等。

第二阶段:第四至第六学期。按照EPM实验班关键课程进行教学和安排,并采用学生策划和开发的互联网产品、电子商务网站运营情况作为评价的依据。

学生第一阶段的考核在第三学期末进行,设定统一基本标准,达到基本标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期。判断依据课程成绩、项目参与情况、平时表现等综合评价,没有达到评价标准的学生自动淘汰。淘汰退出实验班的学生进入电子商务普通班继续学习,完成余下的课程。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